在KTV点歌,我们常遇到这类问题:
总是要在沙发和点歌台之间来来回回,又累又麻烦;
人多的时候,抢破头只能勉强点上一首;
好不容易点到歌曲还“优先”,一不小心就被切……
……
现在,不用再担心这些问题影响K歌心情了!不少朋友发现:原来步骤繁琐的点歌,现在用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只需两步就搞定了。“K米点歌”是如何实现的呢?
电视屏幕+服务号
两个入口解锁KTV新姿势
目前为止,“K米点歌”设置了两个最重要的场景入口,一个电视屏幕扫码,一个是公众号链接小程序。
1月上线的时候,“K米点歌”在K厅包厢的电视屏幕的小程序二维码,需要八个步骤才能进入包厢,4月份小程序开放了接口能力,允许带有参数的链接,K米团队赶紧将这一能力运用上,实现了“打开小程序——扫一扫——二维码——链接包厢”。
没有了“关注公众号”这个环节之后,从小程序打开比从较之公众号进入“K米控制页面”,从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进入的用户要高出30%,整个用户体验环节大大提升。
另一个入口来自“K米”服务号。这个服务号已经拥有1600万粉丝,5月中旬,“K米”公众号关联了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,一夜之间,小程序的用户访问数,从1500+人猛增至7.5万人。自此,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的用户比传统手机点歌相比高出了30%,整个用户体验环节大大提升。
可能有人会觉得,相对公众号粉丝总量,小程序的累计访问数仅仅只有不到60万,数据并不可观。但这只是K米团队的小试牛刀:在其平台上,只随机挑选了52家作为试点,才250个包厢。
APP VS 小程序
如何让用户待的时间更久
在4月12日,“K米点歌”V1.1版本迭代上线时,新的版本增添了“送祝福、魔法表情、发图片、支付以及客服”等功能。
“1.0体现的是工具性,1.1版本融入了社交性。”K米研发总监刘旺认为,社交性的融入,让使用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的用户在线时间延长,“多呆了1分钟”。
K米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60万使用小程序的用户中,有1.32%用户深度使用表情服务。
因为小程序的便捷性,“K米点歌”在1月9日上线以来截至7月2日,试点52家KTV,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56.7万,对比上个月,增长率达到79.28%,日活跃达到1.5万人。
K米CEO林剑宇表示,相比于APP和公众号,小程序“虽小却精”,在垂直功能上为用户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。“小程序的应用,相当于帮助K米在公众号的横向服务范畴内,提供了一个纵向的、深度的完善。”
同时站在KTV商家角度上看,小程序的导入,让商家有了更好地服务用户的能力,提升场景服务的满意度,增强了K场互联网+的先进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