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KTV点歌,我们常遇到这类问题:
总是要在沙发和点歌台之间来来回回,又累又麻烦;
人多的时候,抢破头只能勉强点上一首;
好不容易点到歌曲还“优先”,一不小心就被切……
……

现在,不用再担心这些问题影响K歌心情了!不少朋友发现:原来步骤繁琐的点歌,现在用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只需两步就搞定了。“K米点歌”是如何实现的呢?
电视屏幕+服务号
两个入口解锁KTV新姿势

解决上面的困扰,只有一个办法,就是永远控制一个遥控器,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就是这么一件“斩霸神器”:
拿出手机,对着屏幕小程序二维码扫一扫——点歌,你就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歌曲直接推送到屏幕上;你的歌要是被替换了,可以偷偷切回来;当然,切歌不需要跑到点歌台。这是目前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提供的服务。K米是什么?K米CEO林剑宇介绍,它是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大型K歌聚会娱乐平台,APP用户规模突破5000万,微信公众号也有1600万粉丝,全国70%的KTV都能支撑K米手机点歌。除了手机点歌,还可实现手机预订包厢、手机超市点单、线上办理会员卡等多个功能。已经有了大量用户的K米点歌,选择小程序的理由是什么?作为一款KTV点歌利器,K米在运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所在:虽然手机点歌让用户不再饱受“争抢点歌台之苦”,但通过APP点歌时,用户需要先下载APP,使用门槛较高;后来的K米微信点歌,虽然简化了点歌步骤,但用户仍然需要关注公众号才能进行点歌,体验仍未达到最佳。去年微信开始公测小程序,K米CEO林剑宇就发现,小程序的“即用即走”其实很符合去K歌爱好者的需求,而且在点歌的场景里,特别适用。

在App和服务号里,从扫码到点歌的过程中,一共需要6个步骤,而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将其简化成了2步。 

唱歌
目前为止,“K米点歌”设置了两个最重要的场景入口,一个电视屏幕扫码,一个是公众号链接小程序。

1月上线的时候,“K米点歌”在K厅包厢的电视屏幕的小程序二维码,需要八个步骤才能进入包厢,4月份小程序开放了接口能力,允许带有参数的链接,K米团队赶紧将这一能力运用上,实现了“打开小程序——扫一扫——二维码——链接包厢”。

没有了“关注公众号”这个环节之后,从小程序打开比从较之公众号进入“K米控制页面”,从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进入的用户要高出30%,整个用户体验环节大大提升。
点歌
另一个入口来自“K米”服务号。这个服务号已经拥有1600万粉丝,5月中旬,“K米”公众号关联了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,一夜之间,小程序的用户访问数,从1500+人猛增至7.5万人。自此,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的用户比传统手机点歌相比高出了30%,整个用户体验环节大大提升。
点歌
可能有人会觉得,相对公众号粉丝总量,小程序的累计访问数仅仅只有不到60万,数据并不可观。但这只是K米团队的小试牛刀:在其平台上,只随机挑选了52家作为试点,才250个包厢。
APP VS 小程序
如何让用户待的时间更久

从1月9日上线至今,“K米点歌”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。V1.0版本选择了在K厅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功能:点歌、播控以及弹幕
其实在K米App的互动中,还有“送祝福”、“发图片”和“发表情”以及“直播”,小程序仅保留了有“发弹幕”。K米研发总监刘旺介绍说,相比于送祝福,“弹幕”使用频次更高,因为去歌厅的群体多为90后、95后,他们更爱“弹幕”文化。 

点歌
在4月12日,“K米点歌”V1.1版本迭代上线时,新的版本增添了“送祝福、魔法表情、发图片、支付以及客服”等功能。
点歌
“1.0体现的是工具性,1.1版本融入了社交性。”K米研发总监刘旺认为,社交性的融入,让使用“K米点歌”小程序的用户在线时间延长,“多呆了1分钟”。

K米提供的数据显示,近60万使用小程序的用户中,有1.32%用户深度使用表情服务。
因为小程序的便捷性,“K米点歌”在1月9日上线以来截至7月2日,试点52家KTV,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56.7万,对比上个月,增长率达到79.28%,日活跃达到1.5万人。

K米CEO林剑宇表示,相比于APP和公众号,小程序“虽小却精”,在垂直功能上为用户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。“小程序的应用,相当于帮助K米在公众号的横向服务范畴内,提供了一个纵向的、深度的完善。”

同时站在KTV商家角度上看,小程序的导入,让商家有了更好地服务用户的能力,提升场景服务的满意度,增强了K场互联网+的先进性。